由周二行情看,市场中不少资金热衷于炒问题股、超跌股,这本身暗示市场实际上对创业板、独角兽等个股行情吃不太准,于是许多闲钱就集中攻击起那些之前跌幅极大的品种。
12月24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一连发布27张罚单,披露了多家金融机构的违法违规事实,在这27张罚单中,罚款金额最高的一张罚单来自华侨银行。
罚单显示,华侨银行因“存贷挂钩”“转嫁成本”“同业业务未实行专营管理”三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款180万元。与此同时,时任华侨银行企业银行部不动产业务部总经理陆欣玥作为相关责任人,也被警告并处以5万元罚款。
具体来看,罚单的三项违规中,“同业业务未实行专营管理”是银行在开展同业业务时,没有按照监管要求建立或者指定专营部门经营,二是让银行其他部门或者分支机构来经营同业业务,主要涉及银行的同业业务板块。而罚单另两项违规,则直接指向华侨银行的客户权益保护板块。
其中,“存贷挂钩”指的是银行发放贷款时,要求借款人按照贷款申请额的比例,在本行存入相应存款,或者将该借款人在本行的存款余额作为参考,以存款来作为审批与发放贷款的条件之一。这种违规行为对于银行与行业监管而言,可能导致银行出现风险评估不准确、虚增存款等情况,且扭曲市场竞争;对于借款个人或企业而言,则进一步加重了借款方的融资成本,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用于日常运营的资金被强制存入银行,便无法有效用于生产,无疑是加重了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负担。
而“转嫁成本”则是指华侨银行在提供贷款或者其他银行服务时,把本应该由自己承担的费用,通过协议、手续费、自立项目等各种形式转嫁给客户,让客户承担。这种行为直接增加客户的融资成本,加重了客户的财务负担,是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一种典型行为。
纵览近几年华侨银行收到的罚单,可以发现华侨银行不是头一次因为损害消费者权益而被罚款。2019年,华侨银行被原上海银保监局开出100万元罚单,原因是该行及部分辖属分行在2016年-2017年办理部分贷款业务时,存在以贷收费的行为。以贷收费便是发放贷款时除了收取正常利息,还通过其他名目收取费用。此后,随着监管趋严,华侨银行没有再因为类似原因被罚款,直至此次收到的180万元罚单。
作为新加坡第一家本土银行和我国第一家外资银行,华侨银行1925年便在厦门开设了第一家中国分行,截至目前,华侨银行在我国内地的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重庆、成都、苏州、天津等多个城市都有分行,2023年,华侨银行中国的营业收入为20.91亿元,同比增加6.91%;归母净利润为5.41亿元,同比增加35.06%,其中,净利润增速创历史新高,经营成绩十分亮眼。
在业绩表现良好的情况下,华侨银行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用户服务方面的作为,多少显得有些“不匹配”。除了因违规增加用户融资成本而收到罚单,去年8月,华侨银行因系统面临技术问题,ATM、分行和银行卡服务都无法正常使用,3个小时后才恢复;去年11月,华侨银行的手机应用与PayNow因为出现间歇性技术问题,导致部分用户无法使用数字服务,两个半小时左右恢复。
前不久在线股票交易平台,华侨银行中国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洪湧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预计华侨银行中国的2024全年营收相较去年依然维持正增长,以及该行的目标是在2026年实现跨境协作收入10亿元人民币。